週二, 16 一月 2018 04:29

ㄅㄆㄇ注音符號與母語教育的推行

作者 真理大學資訊科學系 何典恭

   何典恭近日由於報載教育部公告,九十年度起國中小學所要推行的母語教學,將以修訂的ㄅㄆㄇ符號為注音符號,引起各界相當的注目和迴響。雖然正反的看法都有,但這表示關心本土文化復興的人士甚多,而且了解到一種語言,不僅但是意念傳達的工具而已,它猶復是一個族群文化傳承,智慧累積的重要載具,母語式微以至於消亡之日(以目前看,已經為期不遠),將是族群衰亡之時。這回教育部會要改變過去的語言教育政策,會使講是一個重振母語真好的契機。本文要針對母語推行的務實作法,提出個人的淺見,就教於各界賢達。

   一、「注音符號」不是「拼音符號」

   在先,要提出一個觀念,咱要知教育部提出的意思是,要以ㄅㄆㄇ為「注音符號」,不是為母語的「拼音符號」。注音是用來表明所用字的發音,而拼音的意思就是廢漢字,就像英文以二十六個字母來拼出所有的英文仝款。目前國內也有主張廢漢字的人士,但是這表示得斷去過去的根源。漢字由六書造出,承載著不少的資訊在內,有它相當的優點。何況,廢漢字雖講對新學的學童,並不是啥款的困難,但是隨就面對著目前社會最大成員的大眾,完全變成文盲的困境。而且要追蹤咱所從來的過去的一切事務(這點對每一個個人的一生,都是無法避免的),對不識漢字的新一代,都得去學中文(何況中國用的是簡體字)。由這點來講,廢漢字是自斷腳手自廢武功的作法,按樣,敢是會通?社會大眾敢會要接受?

   二、ㄅㄆㄇ注音與英文字母拼音的優劣

其次,反對用ㄅㄆㄇ為「注音符號」的人士,最主要的論點是,在資訊化與國際化的現此時,不用英文字母拼音是倒退行無前瞻性的作法。雖講用英文字母的拼音系統有國際性,也容易用電腦輸出入,但對目前的社會大眾來講,是不是會願意都來學習新的拼音法呢?何況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須要國際性和使用電腦輸出入。個人擔心,是不是會因為顧慮頂面講的好處,使台語教學孬推行,致使台語消亡?而資訊化與國際化的美意,遂得落空。個人不反對那些優點,但認為可以並行。要點在於要先予台語復興才是第一要務。另外,英文字母的拼音系統,以羅馬拼音為例,也有下面的缺失:(1)它只會使橫行不得縱走,對本國文字縱排的時,就無法度配合。(2)有的字的拼音太長,無法和字寬配合,若對文字加注拼音的時,文字遂無法度整齊並排,而必須稀櫳錯落,排起來不好看。而ㄅㄆㄇ的注音就橫行縱走都會使,而且ㄅㄆㄇ的注音是目前社會上的大眾,在過去受教育的階段都曾學過的,所以用這作基礎,推行起來,可能會較順序有效。

三、台語文的過去與現況

大家都很清楚,母語的復興與發揚,端在文字化一途。咱的先賢都曾為這,下過甚大的工夫,但是並不是完全會得像中文那樣好勢。就是目前社會上,也猶有甚多有心人士,為台語文的復興在奉獻心力。可惜,各人各立門戶,無法度整合,使得台語文的確立,猶遙遙無期。關於這點,個人認為除了教育公權力的介入,無以為功。我想近年來,政府是有心要重視母語教育,但是因為台語文猶未確立,所以師資教材無法度訓練及編寫,我擔心政府九十年度母語教育的推行,無法度落實。

目前各界對台語用字,非常紛亂:有的是「以音害義」,像以「『呷甲』飽」表「『食到』飽」,以「真『甘』苦」表「真『艱』苦」,以「『強強』滾」表「『淌淌』滾」,以「『塊』作夢」表「『在』作夢」,以「腹肚『飫』」表「腹肚『枵』」等,其中有的是北京話的音像『甘』,『強』,有的是台語的音,像『呷甲』,『塊』,『飫』等,借用的字的發音並不正確,音調也不對,何況意思又不合;而像以『干乾』或『干那』表『僅但』,以「老『仙角』」表「老『先覺』」等是便宜行事;以『落馬』表『下馬』,以『落雨』表『下雨』是不知『下』有『loh8』的音,像火車「南下」「北上」,台語就叫『下南(loh3lam5)』『上北(chiuN3pak4)』;以『著是』表『就是』是不了解語言的自然演化,『就是』本來讀作『chiu3si7』,演化作『chio3si7』,再演化作『tioh3si7』與『toh3si7』;以「『愛』守法」表「『要』守法」是不知『要』有『ai3』的發音,致使意義受扭曲;並且有時因為不知適當的用字,遂亂用字,像頂面舉出的「老『仙角』」、「腹肚『飫』」等;或者有時因為甚多其他的原因,遂去造新字,像把連音讀「予人笑(hong5chhio3)」(被人笑)寫作「『夆』笑」等。此些紛亂,致使會曉講台語的人,時常對台文所寫的,看不識臆不著,遂產生反感排斥,更加速台語的衰亡。

四、母語的用字要「望文知義」

個人認為,台語用字要會「望文知義」,才會予大眾接受,才是務實的作法。也是得按樣,母語的教育才會得落實。個人深感台文用字所以會彼紛亂,一大原因是,咱忽略了台文多音字的特性。像講「要(ai2)守法」,「要(beh8)出門」,「要(iau7)求」,「重要(iau3)」四個「要」字的發音不仝;「房間(keng1)」,「中間(kan1)」,「間(kan2)諜」三個「間」字的發音不仝; 「形狀(chong7)」,「獎狀(chng7)」,「狀(chiong3)元」三個「狀」字的發音不仝等。為達到望文生義的目標,整理多音字應該是上重要。筆者於教學與工作之餘,全力投入整理台文用字的工作,其間也曾得到國科會的贊助。目前己整理出約略一千四百外字的多音字,估計可能的多音字在一千七八百字左右。

五、注音符號在母語上的角色

在母語的推行上,甚多人擔心南腔北調彰泉異音,要按怎統一。事實上,現在社會上的台語族群的台語,可以講並不是純的漳州或泉州音,而是漳泉混用。何況,也有很多走音變調的情形。另外,也有仝款用字不仝發音的情形,像「不過」讀作「put8ko3」或是「m3koh8」「m3ku8」;「不但」讀作「put8tan7」或是「m3na7」「m3nia7」;「按怎」讀作「an1choaN2」或是「an1noa2」。所以我主張用字要會得望文知義,發音不必要甚嚴格,予人家己去讀就好。你若希望強調你的發音,你就給加注音,沒得確讀者看到你的發音,就知曉你與伊同鄉,感覺特別親切。另外,因為台語的多音字甚多,大眾可能猶不知,有時需要加注音,大眾看慣習以後,就是沒加注音,大家也知按怎讀。親像「和尚」大概都會曉讀作「hoe7siuN7」,不把它讀作「ho7siong2」才對。還有,有時仝款用字不仝發音會有不仝的意思。這時,可能有需要注音,才不造成誤解:像講「山水」讀作「san7sui2」表示一種的景色,讀作「soaN7chui2」就表示山內的水;

「相等」讀作「siong7teng2」表示等量,讀作「sio7tan2」就表示互相等候;「香料」讀作「hiang7liau7」表示會增芳味的物質,讀作「hiuN7liau7」就表示奠儀等。有時,對較有爭議的或者是不識的台文用字,暫時用注音權代,也是一種辦法。這時,台文恰若日文內底的漢字和假名濫著寫的情形,應該也是會被接受才對。

六、台語文的目標

筆者在現時台語弱勢的中文環境下,認為將中文含融在台文中間,才是務實有效及減少阻力的辦法。希望「望文知義」的台文,會得達到下面的二個目標:

   1. 寫出來的台文,對不曉台語的中文族群,會得看識文意(像本文就是一例)。 

   2. 對中文所寫的文章,經稍許修改,就會得讀作台語。

本人並在真理大學開設通識課程,利用本人修訂ㄅㄆㄇ注音符號的注音法,教授實用台語文的課程,在短短的時間內底,使學生學到「望文知義」的台文,感覺效果相當不壞,在此提出來予大家參考。

加註台語文橫注注音版本

p05

p05a

p05b

閱讀 1453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三, 21 三月 2018 07:39

留下評論

確定已填寫了標有星號(*)的必填資訊。不允許 HTML 代碼。

ss

bible

 

« 九月 2024 »
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
            1
2 3 4 5 6 7 8
9 10 11 12 13 14 15
16 17 18 19 20 21 22
23 24 25 26 27 28 29
30            
© 2018 何典恭台語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