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語應是泛稱台灣各族的語言,但又俗指佔台灣75%人口閩南人的語言,或稱鶴佬語,它是遠古閩越族(百越一支)約在二千年前受到中原政權的統治與語言的同化後而形成的,是今日東亞語言中最接近漢、唐王朝時代中原的雅言,與漢字古籍及詩聲韻系統多所吻合。可笑的是,國民黨蔣氏政權,號稱發揚中華文化,卻以只有四百年的「韃虜」滿大人使用的官話,意圖消滅有二千年歷史的雅言。不過台語在台灣三、四百年的發展,已經與台灣的歷史、人民、山水、天候的特色融合成具有海洋流動文化的風格,已與中國閩南大異其趣。
台灣民主運動的進展,本土各母語逐漸受到重視,但即使是主流的鶴佬語,在漫漫歷史中,畢竟仍是被統治的語言,從來不曾有創造系統性的台語文字,以致時有有音無字的窘境,特別是字音所繫的音標,在解嚴之後,更是事出多門,各自制定。而執政當局既乏誠意,又無能力來正式頒佈與推廣統一的台語音標(按教育部只公布推薦「台灣語文學會」的音標方案(TLPA),這對於初萌芽的母語教育,傷害甚大。
母語的危機,將使台灣歷史文化的記憶斷絕;台語教育之路,總是要走的,吾友何典恭教授,是學數學出身,又留學加州柏克萊大學,習管理科學,數理著作頗豐,特別是對台灣文化的熱愛,憂心台語的前程,乃潛心於台語文的研究多年,收集了適合教學的的台灣諺語計一百條,很詳細的作「中文」「台文」的解說和詳解,並加注易用的「注音符號」,希望從諺語中的深刻含義去學習台語,因編輯成書,名曰「由諺語學台語」,這是台語學術界的首創。
本書所選諺語淺白生動,具有代表台灣生活習俗的特色,透過中文解說及注音符號,方便了解文義與字音,並借用華語的用字,極有助當今學生與社會人士來學習台語。唯書中台語中所用的漢字,可能有些另有異議,但因主要是學習台語,對全書的功能並無影響。何教授學兼文理的彬彬君子,是數理學者中又富有台灣人文關懷的實踐者,
我很榮幸的能為本書的出版陳述個人的一些感言。
台灣師大國文系教授
人文中心主任
莊萬壽
一九九八年十二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