週一, 05 二月 2018 01:23

【由諺語學台語】自序

作者 何典恭

         

何典恭

  自序

       放眼國內現今的狀況,莫說兒童、在學的青少年、中壯年等台灣人口的主幹,大部份人之間,概多以北京話為溝通對談的語言,甚至部份六十歲左右的半老年人,也是「隨俗習非」,操著「台灣國語」,或「半精肥」的「會通就好」的語言,做為溝通的工具。在這樣的環境下,台語不出兩三個世代,就會由這個島嶼上失傳,而本土特有的文化,終將隨著台語的式微而消亡。

      雖然社會大眾,多能體認到這個危機,許多有心的人士也在奉獻心力,希望能夠振弊起衰,挽救台語於不墜。畢竟台語之復興,不能光靠口耳相傳的方式,而須有適當的文字表記,才可以正確的傳承,而且才能成就優雅的文學作品,使得文化得以發揚光大。可惜,目前各家發展的方向,大都由於與當前的背景的差異不小,而無法為大眾所接受,甚至受到很大的排斥。

 

      筆者長期思考這個問題,覺得要發展的台文,必須務實的銜接世代的延續,才可以不遭排斥,而為社會大眾接受於無形。筆者從日本語文中,得到一些啟示。在日文中,一個漢字常因其所在詞彙的不同,而有不同的發音,常見一字的不同發音有四五種之多,筆者認為台文中的情形亦復如此,所以學台語文,不僅學字,還要學每個字在不同詞彙的發音。另外,台語中似乎有些(雖然不是很多),不容易找到適當的漢字來表記,這可在較為人接受的創字或各家用字之旁,加注音符,或仿日文中漢字假名混寫一樣,將音符和漢字摻和著寫,等待使用者來作抉擇,而達最後的去蕪存菁。

為能銜接世代不遭排斥,筆者認為必須體認到現今社會的中文環境。我們不要把中文排斥在外,而是將之包融入內。儘可能將中文和台語作很好的對應,如此一來,我們將較可能使台文可以「望文生義」,不會有目前一些「以音害義」的台文用字的弊病,而達到下面二個務實的目標:

一、沒受特別訓練的中文族群,對所寫的台文能看得懂。

二、對中文所寫的文章,可以容易把它讀作台語。

基於上述的理念,筆者希望透過台灣諺語,來介紹台灣最大族群使用的台語。由於本書的目的在於讓讀者學語言,所以注音符號佔著相當重要的地位。

      本書的注音是筆者修訂ㄅㄆㄇ的注音符號而得的,希望能為長期以來受過這種教育之讀者所易於使用。書中每個字不注本音,而注在文中應該的發音,用以原音重現。ㄅㄆㄇ的注音符號便於橫行或直行,但無法有國際的通用性。筆者不堅持台語的注音符號該用什麼方式,但目前的當務之急,是台語文的復興和發揚,所以才先提出這套符號以應所需,希望各界賢達諒解,並予指正是幸。

作者 謹識

一九九八年十一月

閱讀 525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二, 06 二月 2018 01:29

留下評論

確定已填寫了標有星號(*)的必填資訊。不允許 HTML 代碼。

ss

bible

 

« 九月 2024 »
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
            1
2 3 4 5 6 7 8
9 10 11 12 13 14 15
16 17 18 19 20 21 22
23 24 25 26 27 28 29
30            
© 2018 何典恭台語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