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話字中的台灣文學資料 (論文)
作者/收集者 SengTui
允言:
下底chit 篇論文,是我拜六beh ti 台灣師大e 「台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」頂面宣讀 e, 算是我讀《台灣教會報》e 淡薄心得,請你替我看有什麼問題無?尤其羅馬字翻做華文e 部份,打算宛若有m tioh e所在,你m thong 細膩,ka 我 tau腳手,盡量改,希望拜五暗時進前,會收著你的回批。
Chiah nih 長的文章,m 知post去台語網路有問題 bo?na 會使 ti, 請你替我轉hoo 大家參考,提出嚴格e 批評意見。華文翻譯e 部份,會開了,想beh 改用台語(漢羅)重翻。專此,不一
呂興昌 1994.12.8
楊允言 初稿 92'0623 修改 92'1129
前言:
職[這]篇文章卜[要]討論兮[的]是台灣文字化兮過去佮[和]現在,偏重佇[在]日本時代兮台灣新文學運動,尤其是三0年代兮鄉土話文運動。另外,嘛[也]會將日本時代以前佮終戰了後兮發展佮現況做一下簡單兮介紹。
內容分做以下幾部分:
一、 北京語白話文運動
二、 羅馬字運動
三、 台灣話文運動
四、 日本時代以前兮書面資料(歌仔冊)
五、 台灣總督府兮成果
六、 終戰後兮發展概況
七、 主要參考資料
1998/4/24
雖然近幾年來,台灣的傳播媒體,較有(khah8 u3)用台語(包括鶴佬話與客家話)在(teh8)報導,但是你若稍許注意一下(na3 sio1 koa1 chu2 i3 chit3 e3),就會(to3 e3)發見,實際上台語已經變成弱勢的語言了(lo3)。莫(mai2)講青少年中間用「台灣國語」在對話,就是五六十歲的「少年老伙子(lau3 hoe1 a2)」,台語也(ma3)講沒啥會輪轉(bo7 siaN1 e3 lian2 tng2),尹*(in7)講沒三兩句,「台灣國語」就走出來(chau2 chhut3 lai7)。像講在(ti3)「叩應」的節目內面,曾(bat8)聽到觀眾講,伊要(beh8)用台語發言,但是講兩三句就講不下去(be3 loh4 khi3),遂(soah8) 改作「台灣國語」發音,伊的本意是要(beh8)講台語,但是卻力不從心,無法度照伊的願望。另外,你在行(kiaN7)路的時,是不是時常聽到老母與(kah8)伊的幼子(iu2 kiaN2),抑是(a3 si3)老阿媽(lau3 a7 ma2)與細孫在(teh8)講話,尹講的敢(kam1)是台語?由此(ui7 chia1)來看,若無用心去推展,台語免何久(bian1 loa3 ku2),就會由(ui7 )台灣島嶼(to1 su7)頂面消失去。
教育部XX次長鈞鑒:
首先請恕敝人唐突,在您政務百忙之中寫信相擾,但事關教育部母語教學之推展,本來很早就想寫信向您陳述個人的一得之愚,但均無適切的時機。而今緣於九月廿六日陽明山中山樓的表掦大會,敝人雖忝列四十年資深教學人員,但與您緣慳一面,而敝友馮允禮先生,在總統餐宴上,有幸與您臨座。他告訴我,曾向您提到敝人從事台語文工作的約略情形,這使得我認為有再向您多加說明的必要,但事實上,我也不確知,這樣做是否有冒犯的地方,若是有所不妥,敢請海涵是幸。
其次,簡單說明本人從事台語文工作的背景。雖然本人在國內主修數學(師大數學系畢,與王金平院長同學),在國外,則在柏克萊加州大學主修工業工程與作業研究(IEOR),但鑒於國內台文用字常常便宜行事「以音害義」,以同音的字來表記,忽視所用的字有其本身的意義,像以「尚好」來表「上好」;「尚青」來表「上鮮」;「雞婆」來表「家婆」;「甘(咁)是」來表「敢是」;「A錢」來表「磑錢」;「嗆聲」來表「唱聲」;「搶搶(強強)滾」來表「淌淌滾」等,使說台語的人像猜謎一般,很難弄清楚,而不懂台語的人更常被錯誤的用字誤導,所以不管懂不懂台語,對這些用字都很難接受認同,所以產生就乾脆捨棄的念頭。這麼一來,台語文的消亡將是指日可待的結局。這是因為語文為文化的主要載具,在上述的情況下,台灣文化將難免踵步平埔族及各原住民族的後塵。敝人基於有上述的擔憂和惶恐,所以十多年來,全心全力投入整理台語文的工作,希望能有一套務實好用,能「望文知義」,能廣被接受,而易於推展的台語文。
回應「打破自我,成全母語教育」
統一「拼音系統」以利台語文教學推廣,是每個關心的人士均能贊同的事。但是個人認為,這離有效推廣台語文教育的理想還很遠。從二○○一年實施「母語」課程以來,除了唸些童謠,辦些演講比賽之外,並沒有看到什麼效果。這主要在於缺乏整體的「母語」環境。首先,和學童最接近的老師和家長本身都不太會講「母語」,彼此交談也多是北京話的「國語」,我們甚至可說,現在台灣孩童的「母語」是北京話。另外,很多講台語的人,常常須夾雜「國語」,才能有效的表達意念。社會上台面人物台語的發音錯誤(像「院長」一詞),電視媒體等播報人員發音誤導,報章雜誌錯誤用字的便宜行事等,這些現況,造成台語文教育推廣的困難。個人認為台語的復興,台文的確定,需要全民的從頭教育。由於台語的消亡已迫在眉捷,趕緊有效的教育已是當急之務。
每個人和祖母、母親或長輩交談的時候,如果有共同的題材和語言,定能倍覺溫馨、親和與交融,並且可以使自古以來的,族群特有的寶貴文化得以傳承。但可惜的是,過去幾十年來排斥母語之錯誤語言政策所教育出來的,佔當今國內人口的大部份,尤其是即將成為國家骨幹的中年以下族群,幾乎已經與母語漸行漸遠。在這個趨勢下,台灣本土的文化特色,不出幾個世代,將從台灣島嶼上消失,而台灣縱使未被政治統一,卻也難逃語言文化為中國統一的命運。
要扭轉這個台灣族群消亡的命運,先賢們在日據時代,面對相似於當今的強勢外族同化危機時,曾體認到須先復興承載文化的語言,而語言的復興,則須仰仗表記語言的文字。然而,由於自古以來即不曾有適切的台語文字,雖然曾經努力整理台文用字,但仍未能令人滿意,所以語言的復興一直都難於奏功。而脫離日本統治後的台灣,在不當的語言政策下,雖仍有各方有心人士,在作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不斷努力,卻因各有主張而益加紛紜,致使台語族群難於接受而加排斥,導致愛之而卻害之的後果。
近日由於報載教育部公告,九十年度起國中小學所要推行的母語教學,將以修訂的ㄅㄆㄇ符號為注音符號,引起各界相當的注目和迴響。雖然正反的看法都有,但這表示關心本土文化復興的人士甚多,而且了解到一種語言,不僅但是意念傳達的工具而已,它猶復是一個族群文化傳承,智慧累積的重要載具,母語式微以至於消亡之日(以目前看,已經為期不遠),將是族群衰亡之時。這回教育部會要改變過去的語言教育政策,會使講是一個重振母語真好的契機。本文要針對母語推行的務實作法,提出個人的淺見,就教於各界賢達。